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5月29日在2016金融街論壇上表示,當前貨幣政策調控與宏觀金融管理面臨新的要求,金融領域有三大問題值得高度關注。陳雨露還表示,我國金融業改革的著力點是構建現代金融體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現行監管框架不適應金融業發展
陳雨露指出,當前貨幣供給與杠桿率的問題、金融業快速發展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問題、現代金融發展趨勢與有效監管問題需要高度關注。
近年來,我國金融業快速發展,新型金融產品、金融組織和金融業態不斷涌現,金融業快速發展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問題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2016年一季度,金融業增加值占同期GDP之比已經高達9.9%,創歷史新高。陳雨露指出,與金融業快速發展并存的是,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在各地區和行業還不同程度地存在。對于技術創新和產業創新、小微企業、“三農”,特別是貧困地區的金融服務依然是金融業發展的短板,金融發展的普惠性還有待進一步提升。
對于現代金融發展趨勢與有效監管問題,陳雨露說:“一方面,我國金融業已經形成了多樣化的金融機構體系、復雜的金融產品體系、信息化的交易體系和更加開放的金融市場體系,特別是綜合經營趨勢日趨明顯;另一方面,影響金融穩定的因素在不斷增多,金融機構信用風險加速暴露,民間借貸和互聯網疊加的風險不斷顯現。”陳雨露強調,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外匯市場等各個市場之間的相互聯動和傳染的狀況在上升,這些都表明現行的監管框架存在著不適應當前金融業發展的體制性矛盾。
堅持市場化改革
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陳雨露表示,我國金融業改革的著力點是構建現代金融體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微觀層面要遵循市場化改革方向,有序減少不必要的行政審批,構建激勵相融的體制機制,支持和鼓勵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金融創新,提升金融資源配置的效率,實現金融業的穩定發展,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在宏觀層面上,陳雨露表示,要進一步改革和完善貨幣政策體系和金融監管框架,消除監管空白和監管套利,維護金融穩定。特別是對于那些可能會引發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因素,應及時納入宏觀審慎管理的框架,妥善加以管控,牢牢守住底線,為經濟的穩定發展和結構性改革提供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不斷提高貨幣政策和宏觀金融管理的有效性。
對于金融改革,陳雨露認為其體制性目標和中期任務越來越明確。金融改革的體制性目標是建立有效發揮市場在金融資源配置當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現代金融體系。金融改革的中期任務是切實建立有利于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的金融服務體系和金融管理框架。
陳雨露提及,國務院決定由人民銀行等10部委共同編制國家金融“十三五”專項規劃,即“十三五”現代金融體系規劃。陳雨露表示:“會以專項規劃的編制工作為契機,進一步凝聚各方的智慧,統一思想認識,明確未來5年金融業改革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目標和工作重點,抓住這個難得的歷史機遇,全面深化金融改革,構建現代金融體系,更好地發揮金融在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轉型升級當中的重大作用,為‘兩個目標’的實現作出貢獻。”
構建現代金融體系
改革貨幣政策框架
陳雨露將我國金融改革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中心任務,加強金融市場體系建設,健全多層次、多元化、互補型、功能齊全和富有彈性的金融市場,提高直接融資特別是股權融資的比重,降低杠桿率,發揮金融資源市場化配置在去產能、去庫存進程當中實現經濟增長動力轉換的積極作用。
二是深化金融機構改革。陳雨露指出,要完善治理良好、結構合理、競爭力強、充滿活力和創造力的金融機構體系,擴大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推動多業態中小微金融組織和普惠金融的發展。陳雨露強調,要重點建設科技金融體系、綠色金融體系、普惠型農村金融體系和特惠型扶貧金融體系,補齊金融發展的短板。
“三是穩步推進金融創新,降低實體經濟融資的成本,培育經濟發展新動力,切實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水平。”陳雨露表示。
對于金融業對外開放,陳雨露表示,要擴大金融業的雙向開放,服務全方位開放的新格局,以開放促進改革、促發展、促創新,構建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金融機構,實現境內外金融市場的有機融合,高效配置境內、境外兩種資源。同時,積極參與國際經濟金融治理體系的改革,提高中國在全球經濟金融治理當中的制度性的話語權和國際影響力。
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陳雨露指出,要健全金融基礎設施,降低金融市場交易成本,推進金融法制建設和信用體系建設,營造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
“完善宏觀政策體系,與時俱進地改革貨幣政策框架。”陳雨露指出,從全球范圍內,隨著金融市場化、國際化和信息化融合發展,中央銀行的職責、調控體系和工具的組合都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對于我國而言,在推動貨幣政策框架從數量型調控為主,向價格型調控為主逐步轉型的同時,穩步構建目標利率和利率走廊機制,建立健全宏觀審慎管理制度,完善中央銀行溝通機制,實現經濟金融良性互動,本幣、外幣穩定運行,創新與風險有效平衡,市場機制與宏觀調控有機結合的根本目標。
陳雨露還表示,要建立更加有力、有效的國家金融安全網,建立符合現代金融特點、統籌協調的現代金融監管框架,切實有效防范金融風險。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COPYRIGHT?2021廣州御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粵ICP備05040524號